库存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的商品需要而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对一个企业来说,其所用的物资种类繁多,生产的产品也是多种多样,若对这成千上万种物资和产品都采用同一库存管理方法,费时费工又费钱,可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一般企业采用ABC分析法,以突出重点区别对待。
一、ABC分析法
所谓ABC分析法就是把库存物资按其品种、数量和金额的大小,划分成ABC三类,进而针对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管理与配置方法的分析方法。这种ABC分析是1951年G?E公司作为重点管理方法发表的,其原理是以1897年意大利人帕雷托(Pareto)发表的帕雷托图表为基础的,也被称为帕雷托分析。应用这一方法曾得出80∶20法则。在物流领域中,用这种方法对商品品种与销售额或商品品种与数量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来决定企业生产的重要品种、服务率、断档率、库存规则和库存量等等。后来,这种分析用在经济活动中,如一个企业20%的品种其销售额占该企业总销售额的80%。所以,这种的管理方法就叫做ABC管理。
采用ABC分析方法,首先将各品种按销售额从大到小依次排序,然后顺序将各品种数累计相加,分别计算出品种数的累计占总品种的比例(%);再将销售额依次顺序累计,分别计算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这样,从销售额多的品种开始,分为ABC三个区域。对ABC三类不同的商品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二、经济批量
经济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在库存管理中是决定应该定多少货的最一般的方法。因为总的存储费用主要由库存储存费用和订货费用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有二律背反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每一订货量增大,则订货次数减少,订货费用相应减少,但需存储商品增多,费用上升,反之则反示。因此,经济批量就是指订货费用和库存费之和最小的一次订货量。
其计算公式为:Q0=√2C3R/C1
其中Q0--经济批量(EOQ);
C3--单位订货费用;
R--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
C1--单位保管费用。
三、定期订货法
订货的时期以日、周、旬、月等为一定间隔进行定期订货的方式。在ABC管理中,适合于A类商品,定期订货法大致有如下两种方法:
1.定期定量订货法
这是在一定时期定量订货的方法,其定量通常以经济批量为标准。这种方法,适合于预约性的需要,日用必需品等经常的、固定的商品。
2.定期不定量的订货法
订货时期是固定的,但订货量由每次需要预测决定。其订货量一般由下式求得:
O=(D+Z)-B
其中O--订货量;
D--(订货间隔+调整间隔)的需要预测量;
Z--安全库存量;
B--库存残量;
这种方法适合于单价高、备货时间长、需要变动性强的物品以及技术革新快的物品。
四、定量订货法(订货点法)
库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平(订货点)就订货的订货方式叫订货点法。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确定库存量的最低限度(安全库存量),再考虑供应期间的需要来确定订货点。也就是说,订货点是最小库存量(安全库存量)加上供应期间的需要量,用如下算式求得:
订货点=D+Z
其中D--供应期间的需求预测量;
Z--安全库存量;
订货量通常采用经济批量的定量订货法,因此,单纯的定量订货法就是订货点法的别名。在库存达到最低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时点时,补充货物,使其达到最大库存量。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库存管理。这种订货点法,适合于ABC管理的B类及销售较稳定的货物。
五、两库存法
将相同物品分别放入两个邻接的容器(或者货棚)保管,先使用其中一个容器的货物,待容器空了时,再对这部分提出订货,并开始使用相邻容器的货物,这就是两库存法。两库存法适合于ABC管理中的C类物品和单价便宜、保管不太费事的货物。通常省略记账等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