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自2002年9月以来,在国内各大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物流专业人才都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开出30万年薪的高价公开招聘高级物流经理,物流策划师等物流行业的高级人才也被打出“10万年薪起价”的招牌。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国内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位,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达到60余万人,供需的巨大差异,导致物流人才急剧升温,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深圳、北京、上海三个城市均已将物流业列为城市的支柱产业,但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深圳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万人,对中初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左右。北京市的经济数据表明,2003年和2004年,将是北京流通业进行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将有近30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向流通业。与此同时,物流业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状况,北京缺口达20万之多。上海市“十五”发展规划中,建成国内最大、亚太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服务园区。据上海市人事局调查统计,现有不足10万名的存量物流人才已远远满足不了上海的需求,专业物流人才的缺口高达到40万。
对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物流人才、规划咨询物流人才、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和物流科研人才四个方面。
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事实上,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物流人才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物流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呈现“少、散、差”的状态,缺乏统一规划。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截至目前,各种与物流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分散于不同的高等学校的不同学科中,各高校自行筹划设计课程和实践,缺乏统一指导,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一方面经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的仅有20所左右,仅占我国全部高等院校总数的1%,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高等教育条块分割较为严重。许多高等学校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物流专业设置过细、过专、过窄,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再次,高校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物流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也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题二:物流职业教育力量薄弱,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
尽管目前已有十多家职业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但从总体来看,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远未达到为物流行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作用。从行业资格体系方面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培训体系。目前只有深圳、上海在筹建地方的物流职业资格考试体系,而国外的资格考试认证已经开始进军国内培训市场,如英国皇家物流资格认证考试已进入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分切中国的物流培训市场这块诱人的大蛋糕!
问题三: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物流专业的特点是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而目前学校的物流教育多数片面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缺乏对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物流教师大多是从宏观经济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多数缺乏物流业从业经验,总体水平有限。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几家高校建立了从订货开始,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物流网络模拟教学实训室,大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尚未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训室,而且学校与企业尚未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部分物流理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令物流企业头疼不已。4、企业内部培训或急功近利,或片面强调操作技能,不利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
问题四:复合型物流人才少
现代物流是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理论,同时它的实践性也非常强,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拥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除了要具备理论知识基础以外,还需要用至少两到三年的时间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去实习,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物流需求,也就是说,培养中高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仅仅依靠学校专业教育是不够的,在企业岗位进行一段时期实践培训也是其重要环节。反观国内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急功近利”,甚至根本不提供实践培训机会,就要求物流人才上岗后一两个月内“立竿见影”,很快扭转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显然不切实际。部分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尽管也组织员工培训,但多集中在一线操作人员,片面强调操作技能培训,没有针对各个层次的员工,建立在职学习、脱产学习、自学和岗位轮换实习有机结合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问题五: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渠道不畅,手段落后。虽然在已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院校中,研究生、本科、大专层次的教育均有,但从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虽然一批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物流专业研究生班,但因为我国一直坚持系统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学校仅有几所,研究生生源知识结构中缺乏掌握系统物流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本科生作基础,加上许多院校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物流也才几年,近些年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有一定的弱点。而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社会机构高端培训、在职深度开发、出国培训等多种培养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途径尚未建立,而培养手段以理论学习为主,未采取MBA式大量案例与实践教学方法。
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对策一: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加快物流人才教育。
中国物流市场由于加入了WTO和国外企业的进入,竞争是在高起点上开始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对人才的需求格外迫切,不仅是一般物流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专家,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若不能迅速加以解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日本的先进经验,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行动,着手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启动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
对策二:改革物流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的物流人才。
首先,我们要建立现代化的物流教育观念,现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应注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要建立国际化、综合化的物流教育课程体系,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性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就必然要求我国物流教育注重国际化的内容。同时,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不仅要强调多元化,还要突出特色,必须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物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工学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得到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宽口径的知识体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务能力的专业物流人才。第三,要面向市场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市场要求,高校专业设置应包括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的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多个层次。物流本科生教育主要培养中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物流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科研人员和高校师资。至于第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应由高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来培养。
对策三: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在发达国家,物流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很受重视,一般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开展工作。事实上,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我们要动员社会力量发展职业培训,尽快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物流行业中推行物流师、采购师证书教育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由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来组织实施。由于学历教育时间较长,为解决目前物流人才紧缺现状,应该马上建立我国的物流师、采购师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体系,这对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工作质量和系统目标的切实完成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业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力量薄弱的现状。
对策四:革新物流教学模式,强化物流师资建设
我们应改革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物流教学中,把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把教学课堂搬到物流工作环境中,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物流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宏观经济学、机械工程学、管理科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总体水平不高,缺乏物流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必须加以强化提高。提高师资水平,可以采取多种办法,如选送物流教师出国培训、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物流教师定期下企业实习、聘请企业物流经理兼任教师等等,总之,要千方百计培养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物流教师,改变目前物流教师队伍的现状。
对策五: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
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高校必须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物流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物流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结合,与物流企业的生产培训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同时,企业作为实践单位,也应强化其人才培训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岗位培训体系,岗位培训体系应包括长期的不同职务人员的职务培训、短期的业务技能培训、脱产培训等方式。岗位培训必须也应该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紧密结合,互相补充,构成对物流人才的终生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懂理论、有技能、不断学习进步的实用型物流人才来。